前言:选择在十年后再次去到北京,仅仅只是因为抽中了某处的参观,恰好又逢人生规划大调整(说人话就是……不说了)。而如果不是因为这些,照这些年我对北京的云·印象,我肯定不会为烤鸭去北京一趟。但既然选择克服困难(仅指心理上的困难,并非实质上的)前往北京,自然也要对我的云·印象做些验证,看看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境外势力」所编撰的。 Ps:纯主观,但不造谣。没有丰富阅历,只有一双眼睛一张嘴。
到达北京
很难想象我会把到达单独拎出来讲。过去,到达城市、入住酒店大抵都被我排除在对旅游的记忆之外。但北京,算是例外之一。
大兴机场,真TM大。
我去到过几个还算叫的上号的国际机场,但都没给我在面积上的深刻印象。写这段文字前,我去查了一下,反而更震撼了——比起我去过最小的,大近4倍;除此外最大的,大近1倍。
很夸张。站在五指廊——或者说冠状病毒XD——的中央,阳光从房顶筛下,装饰地面,装饰它的玻璃窗,温暖而闪耀……但就是装饰不了我的疲惫——真的太他妈远了!
下飞机后,从候机厅穿过本身以及有些让人疑惑,然后又得走出N里路。实话说我不知道我到底走了多远,但这确实是我第一次在国内感慨行李转盘怎么这么远还没到——更不用提我都到了行李还没到。
这自然也是有好处的。由于出发的人和到达的人通过同样的指廊,商户可以获得近一倍的人流量,有助于机场商业生态的建设,这点很好,非常好。但就是有点累。
拿到行李,用手机一查。诶,从机场到达西单,只要不到半小时?
很夸张。这比打车还快。实现的原理是使用高铁再就业和十分钟超短发车间隔。发车超密集的高铁,这就是大兴机场线,坐过都说好的轨道交通异类。因此,不同于其他城市,你需要思考是坐飞机而花一个多小时甚至数个小时到达酒店,还是坐火车晚点到同时更快到达市区。在北京,我全都要。
至于后来转普通线的体验,乏善可陈,直到出地铁口之前。
来到地铁口,出门就看见两位帽子叔叔。刚看见他们的时候,我大体还是感到安心之类的,因为我实在找不到什么人生经历让我对理论上来讲会维护公民合法权利的人生出厌恶。但就在和警察对上眼之后数秒,我被拦下来查了身份证。
很夸张。实话说,我感到非常愤怒(即便还有不少……)。我对刚到一个城市就被盘查感到不快,因此提出了些刁钻的要求(即便没有意义),比如要求他们出示警官证,解释原因之类的(刁钻吗?)。
盘查本身并不繁琐,只需要给出身份证由警察(给出了警官证的那位)拍照上传即可。但就是有些被监控的不快感,与我过去在中国的生活产生明显的割裂,反而贴近诸如BBC之类外国媒体所宣传的那样了。不过更有趣的事情在后面。进入酒店的大厅,我马上又被拦了下来。服务员表示我需要配合开箱检查,「这是因为旅游法XXXX……」。而我只有「?」

很夸张。与不久之前的经历一结合,让我倍感「关怀备至」。依据现有法律,他倒是说的对,因为这不是强迫的,我当然可以不住酒店选择在外流浪。但这实际上不可能,与强迫几乎无异,合法的解释不能合理,也不能消除我的怒火(即便我绝不能做些什么缓解我的处境)。
我并不想在此介绍酒店环境之类的,因为写完这段文字时我大约和刚进房间时一般恼火,只想用「夸张」形容北京,用「喘不过气」描述我的心情。
第一天
我不太清楚我是否应该按时间顺序来叙述,但姑且先这么写着。
到达酒店后,虽然教科书应当推荐我先调查逃生出口和医院,但医院来时以及看到过了,而我又有些饿,于是首先要做的是去调查饭店。
此处我们传授一个人生经验:第一顿饭最好选择麦当劳,就算不吃也得调查一下在哪里(并未歧视KFC)。这有助于你快速解决不想吃和不知道吃什么两个问题,外带一个黄金级别的食安保障。我并不推荐总是寻找「特色」,因为你在你自己的城市大约是吃自己家做的饭而非外出,而外出吃饭时的选择大概率也不是当地特色,于是乎……
附近的饭店还是不少的,毕竟是西单,即便看不出多少繁华来,依旧是不能以外貌评判的。而且不光是割韭菜类型的,大部分还是普通市民下馆子的选择,这令我十分满意——尤其是麦当劳肯德基双地铁站三连击。
按当天到达的时间,我不得不选择麦当劳作为我的第一餐,因而让我快速跳过这一段并没有被记忆的时间。
虽然我对爆肚最多只有两个字的印象,但不妨碍我觉得它会合我的胃口。查查网络资料,选定名叫「爆肚冯」的店家,便乘地铁去了。
大栅栏
不是大栅栏(Dazhalan),是大栅栏(Dashilan)。
拐弯抹角,抹角拐弯,在黑灯瞎火的巷子里找到了它的招牌。
远远看过去,并看不见什么光,只有一块在夜中也显得有些暗的招牌。直到店门口,我才看见店里人满为患,几乎占满了这并不大的整个店铺。恰好有人刚吃完,我便立刻进去占下了这个位置。
很久没有像这吃过一顿饭了。店内远比店外热乎,飘着爆肚与铜锅的热汽、香气。
空间显得有些狭窄,腾挪着找到了空桌,店员递来一张塑封菜单,颇具年代感的字体与排版。肚领、肚仁、散丹,凭着道听途说的见识点了三份后,我坐着感受这里的人气。
不一会三盘爆肚便上来了,冒着些许内脏味道的热气。北京的爆肚是水爆,并不下调料,也不用油,只是稍焯个十几秒,留着点生气,然后蘸酱吃。向配好的酱料里添点香菜,搅拌匀了,夹一筷子爆肚,往酱里一裹,就往嘴里送。
味道不是我想描述的重点,我更想记录的,是这里「小餐馆」的气氛。走出前门外,冷风覆盖了满身,吹掉了热气,掩盖了店内的热闹。我回头拍下门头的照片,沿着原路走回地铁站。

第二天
起的不早,略过了早餐,午餐也只是选择了麦当劳。
这一天,我的选择是——
什刹海
在北京的几天里温度从未低到零下, 但刚到什刹海时湖面阴处仍然覆盖着薄冰。

违停,哪里都不能免俗。

但来旅游不是来抓人小辫子贴罚单,我更愿意享受这里的几分春光,


与活力。


在白天,这里是北京人民的后花园,在春寒中奉上一片共享的阳光。
到晚上,这里是北京著名的酒吧街。什刹海作为古代达官显贵最喜爱的娱乐场所之一,这片宝贵的水,今天也依旧为北京人民提供一份喜乐。
清末的诗人兼保定府知府作诗:
柳塘莲蒲路迢迢,小憩浑然溽暑消。十里藕花香不断,晚风吹过步粮桥。
第三天
今天的关键词是,大调查(
北京作为首都,在见证领域始终环绕着不少流言。能力不足,没有胆识,所以我们先来看看——
四通桥。
也许是见证区最新的「名胜古迹」了,这里是疫情期间最具代表性的抗议事件「四通桥事件」的发生地。
首先,即便路牌确实被撤下,但周边地名并未改变。「四通桥」字样在公交站、店名中随处可见。我不认为这是某种文字狱。

这就是四通桥附近的某一段高架桥,并没有什么稀奇的。

天桥上的守桥员,没什么稀奇的。 注:相当一部分天桥都配备了这一职位。

距离很近的一个警察局,没什么稀奇的。
在北京,这些没什么稀奇的。
不过还好,

这里是人民大学。门口的检查站,并没有把它们锁住,行动与觉悟。
27日已经破晓,中国各地的抗议活动仍在继续。北京--数百名清华大学的学生聚集在紫荆园餐厅前,许多学生高举白纸。有人高唱中国国歌、国际歌,有人高呼“民主法治,表达自由”……与此同时,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校园里,抗议也在继续。——VOA
然后便去吃了全聚德。有武警站岗保卫的全聚德,让人感觉安全感爆棚。
我很好奇,大家对全聚德的批评到底是真正对口味有所不满,还是因为全聚德名气太大,以至于批评全聚德似乎便是获益了。至少我觉得全聚德的口味比起我所吃过的烤鸭算是顶级的,算得上美味。

第四天
小米科技园
无事,便放点图吧。

这里是位于清河的小米科技园,乘坐地铁,自西单需约50分钟路程。如果有自行车的话,还算得上悠闲;走路则脚程要快,体力要好,否则多少有些累。
但这趟,兴许该称之为「朝圣之旅」,当看到米标时,便觉得疲劳并算不上什么了。
周围并没有多少商业设施,最多的还在科技园内部,只可惜没有进去的机会。对面有一座公寓,几乎是为科技园内的员工定制的了。
科技园本身很大,包含了金山、小米、快手三家企业的办公楼。就现状来看,快手算是最差的了,它没能赶上新的电商时代。
王府井
好吃😋。
Apple Store在观赏性上不如三里屯,不推荐参观。
第五天
天坛公园




好看。
第六天
小米汽车工厂
亦庄与清河的冷清,不在一个境界上,这里大抵称得上「荒凉」。
在清河,即便人烟稀少,但城市依旧是建设良好的样子,让我知道这里还活着。
在亦庄,从地铁站到工厂的路上,到处是荒废的模样,只有随意停放的汽车,与泥土下破败的人行道说明这里确有人迹。
直到小米工厂出现在我眼中。
这座现代的建筑与四周的环境毫不相符,远远地便扎在眼里了,你总会找到它。

交付开启的前一天,这里停满了SU7 Ultra。


由于YU7正处于保密阶段,我们不能够进入总装厂房。且,我们不能够使用手机拍摄。因此我不准备像新闻稿一样介绍一边各个机械。
我只觉得,这个工厂,太有序了——因为这里几乎不需要工人。零件、耗材,所有机械完美地按照时钟运行。
天衣无缝。
太美了。

走前我获得了一根大麻花(并不大),味道算是不错。

王府井 ~Again~


没用的建筑,真好看。
第七天
我们从另一个方向进入——
大兴机场 ~Again~
大兴机场有多层的值机柜台与安检,吞吐量非统一般,你通常可以以极快的速度进入候机室。
也很安全。

吃顿早餐吧。

这座机场,真是太棒了。
精致,大气,高效,现代。
Fin
离开了,除了一副耳机和一个袋子,什么也没带走。
我们为什么要调查北京?好奇是一部分,增广见识是另一部分。这里作为首都,多么特殊,我难以说服自己不来这里。
我们看到了什么?其实也没什么。总有人说这里是什么「天子脚下」,但我却觉得这里反而是思想竞争最激烈的地方,最多元的地方。这里也不缺乏现代化。这里,也许就是中国最好的城市。
Comments NOTHING